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平台» 媒体师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之路

       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精练地诠释了“师范”的意义。一个人,一面旗。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坚守三尺讲台,用知识托举起亿万学子的明天,书写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进的教师礼赞。如今,北京师范大学立足改革开放前沿地,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海校区为试验田培养“四有”好老师,探索新时代教育改革开放之路,向世界贡献卓越教师和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教师教育是百年师大的特色优势和立校之本。我们认为,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有效对策方案,就是北师大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检验标准。这是师范院校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的责任担当。

 

  如何稳步扩大公费师范生教育规模、吸引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如何真正破除当下师范生培养的体制机制瓶颈,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如何着眼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十至二十年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和行业领军人才?这些是教师培养的难题,也是制约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腊子口”“娄山关”,更是打好教师教育振兴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考题”,北京师范大学依托新兴的珠海校区,用“三个面向”给出了答案。

 

  改革先行:面向人民培养大国良师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已吹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民生之首,而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之道。

 

  培养“好老师”宜登高望远、取法乎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说,“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同样,扎根中西部教育事业的好老师也不是天生的,坚定的教育定力来自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体悟。培养“好老师”须打破窠臼、开拓革新。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贯通式京师教育体系,是涵盖课程设计、师资培养、教学管理、学生评价、质量监控方方面面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资源、整体设计,才能破除局限教师教育发展的旧有制度藩篱,打造真正见效的改革示范区。

 

  科教融合:面向未来造就教育硅谷

 

  “三个化”内外兼修、经纬相辅,彰显出北师大推行“教师教育+”的胆略和决心。通识化是内核,夯实师范生的数理、文史基础,把高等数学、统计学、经典研读纳入必修课程。信息化是经度,推行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崭新教学模式,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与师范生培养体系的融合,促进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教研的优化提升、学习过程的诊断反馈。国际化是纬度,扩大外籍教师和全英文教学课程数量,建设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外境外一流大学开展合作,联合培养胜任全球化进程,能够在多元文化和国际化情境中开展教育教学的国际型教师。

 

  提炼经验:面向全球建设人类教育共同体

 

  100多年前,中国学子踏浪东行,以求“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100多年后,中国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了世界中心。无论是学习跟跑时的艰难起步,还是并跑领跑阶段的持续发力,北师大探索教育共同体的步伐从未停止。

 

  2015年,北师大组建教育国际联盟,联合金砖国家40余所知名高校,牵头成立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举办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推动成员高校间师生互访互换、开展联合研究和政策咨询。

 

  2018年,北师大在珠海校区成立“一带一路”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建成“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数据库,发布《“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等成果,探索构建“一带一路”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望未来,北师大珠海校区还有三座高峰要攀:铸就享誉世界的教师教育学科高峰;形成国际知名的“一带一路”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打造全人类的教育家和各行业领袖人才的培养摇篮。

 

  “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为人民幸福筑基石,为师生发展谋福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将秉承办学初心,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陈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