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平台» 媒体师大» 【光明网】《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光明网】《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18年12月10日上午,《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报告》发布会暨中澳跨文化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三会议室圆满举行。

《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报告》发布会暨中澳跨文化管理研讨会现场

       出席会议的有澳大利亚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南澳大学管理系主任Ruth Rentschler教授,南澳大学亚洲商业中心主任ZHU Ying教授及南澳大学学生代表LI Cheng,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资深研究员孙振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刘敏,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孙志军,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江,在京艺术家孙丹丹,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向阳、助理教授许志星,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副主任谢佳、主管马秀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宣传主管杨晶,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代表王梓霖等,以及中国新闻社、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媒体。会议由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中澳跨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蔡宏波教授主持。

       首先,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孙志军教授致辞,他代表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报告》的发布表示由衷的祝贺。孙志军表示,去年是中澳正式建交45周年,也是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文化处成立40周年。在此背景下,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南澳大学商学院于2017年6月启动了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的调研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文化与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两国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该项目得到了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双方院校的师生在国际种子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组成调研团队,在中澳两国多地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高质量完成了报告。今天,英文版和中文版报告最终面世。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孙志军教授致辞

       接下来,Ruth Rentschler教授作主旨报告。她指出,该项目致力于探究艺术和文化交流如何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共同发展。Ruth Rentschler首先介绍了中澳双方的文化产业背景。她指出,亚太是一个很大的文化和创意产业区域,能够产生7.4亿美元收入,提供1270万的工作岗位,拥有广阔的市场。在中国,文化是战略性产业,文创产业和娱乐产业发展迅猛。接着,她介绍了中澳艺术文化交流的不同类型及其作用,例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馆、博物馆等不同的艺术设施。其中,既有人际交往,也有技术交流。Ruth Rentschler还分析了“交换(Exchange)”和“参与(Engagement)”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并分享了中澳两国交响乐团在跨国和跨文化交流中的失败或成功案例。调研报告表明,在与澳大利亚进行艺术和文化交流的结果中,文化理解占最大比例(21%)。传统艺术在文化艺术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的最大挑战是资金可用性,尤其缺乏政府资金支持和组织能力。并且,语言也是阻碍文化交流的障碍。最后,Ruth Rentschler就推进中澳文化艺术交流提出方案,例如建立双边机制,引导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注重培养观众,进而扩大市场;拓展合作伙伴,加强宣传和推广等。

南澳大学管理系主任Ruth Rentschler教授作主旨报告

       孙振江研究员的发言探讨了跨文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尤其是美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本土性与国际性等问题。孙振江研究员认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丰富,必然要增添来自新时代的新内容,而且也无可避免地吸收融合异质文化之长。然而,对于域外艺术的吸收融合,必须体用分明、洋为中用,关键在化洋,而不是洋化。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主体强大,更需要有自信力。现代只能是传统的现代,传统也必然是由现代持续的传统。孙振江研究员还表示,澳大利亚是一个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是汇聚不同文化坐标的观景台,其文化艺术所呈现的多样性、丰富性、开放性都是值得赞赏的,都有着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可资借鉴的地方。此次研讨会为中澳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资深研究员孙振江发言

       参与调研的中方学生代表王梓霖在发言中从准备、采访和学生力量三方面,结合自身经历,详细地介绍了项目的调研方式和过程。

参与调研的中方学生代表王梓霖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中澳艺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论与实践进行切磋,各抒己见。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向阳强调,应该采用社会学、人类学方法去观察记录中澳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之中的现象。他希望将自己在跨文化管理研究领域所建立的中国管理文化地图进行拓展,通过文化地图来反映不同国家的文化形态,增进相互理解。擅长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孙丹丹表示,希望能了解澳洲原住民文化及其发展历程,能够融入到自身创作和教学中,将异域元素融入传统绘画艺术中。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许志星表示,文化艺术具有非常高的包容性,可以建立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中,相互融合。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宣传主管杨晶则立足中澳两国的影视行业,分析了中澳合拍片的背景、成果和挑战,及其对于促进中澳文化艺术交流的作用。

与会嘉宾在自由讨论环节各抒己见

       在接下来的专题发言中,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江以尊重、语言和方法为关键词,探讨了文化与跨文化交流。他认为,所谓的文化,包括与人相关的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息、传统习俗等,也包括文学和艺术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在当今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地方的人们比以往更渴望交流、沟通和互动,从而更好发展本土文化。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尊重,进而形成尊重、互信和交流的良性循环。他认为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可以解决因为语言不同造成人们沟通和交流上的困难。在方法上,自上而下地传播经典是不够的。平视的角度,用当代人的视角观察对方的文明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加普通人的参与感,则更容易加深沟通和了解。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江作专题发言

       最后,南澳大学ZHU Ying教授总结了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的问题并作出展望。他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组织问题、经济效益、市场问题、民众参与等,并提出增强中澳文化艺术交流的市场推广能力和组织培训等一些规划和设想。他还强调,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而不仅仅是白人文化,其土著文化应该得到重视,可以进行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比较研究。

南澳大学ZHU Ying教授作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是《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报告》在澳大利亚堪培拉首发英文版后在中国发布中文版的重要活动,通过报告的调研和分析以及研讨会上富有成效的交流,两国学者为中澳艺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管理发现了问题、分析了机遇、描绘了蓝图,大家共同“评估中澳艺术与文化交流,寻求未来更好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