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2024·新街口Y·未来媒体大会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论坛落幕

2024·新街口Y·未来媒体大会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论坛落幕

11月29日,2024·新街口Y·未来媒体大会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兄弟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校友等300余人与会。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辉,光明日报社编委、副社长常戍,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主编黄会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刘伟,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李春林,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快手科技副总裁王兴义,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褚素丽、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云磊,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王卓凯,北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建生、北师大出版集团董事长朱生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执行院长喻国明、原直属党支部书记郑伟,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院长张洪忠等嘉宾与会。大会由方增泉主持。


大会伊始,刘辉在致辞中代表北师大向社会各界及学院师生对于学院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过去十年新闻传播学院在学校党委引领与社会各界关爱、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依托北师大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开拓进取,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力量。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来的重塑性力量,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奋力书写下一个十年的辉煌篇章。她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二是要深化学科创新探索,充分依托学校“高原支撑、高峰引领”的学科体系和“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优化学科发展布局,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四是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扎根中国大地,融通中外,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把最美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辉致辞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主持大会


常戍代表共建单位致辞。他首先代表光明日报向学院师生及校友表示祝贺。他表示共建十年来,双方发挥各自资源和人才优势,在双向互聘、课程共建、智库合作、实习实践等方面有序推进,形成了课堂教学与新闻实践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面向部校共建下一个十年,光明日报将与新闻传播学院密切协作,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共商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路径,为推进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不懈努力。常戍表示,未来双方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化媒体融合技术交流合作、新技术运用、智库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协作,共同探索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有效路径。


光明日报社编委、副社长常戍致辞


胡正荣作为兄弟院校代表致辞。他表示新闻传播学院建院发展的十年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和新闻传播事业奋进缩影。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立足百年师范教育积淀,融合时代要求,在传统学科体系夯实与新兴领域布局上特色鲜明,成为了学界和业界瞩目的新焦点。胡正荣相信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未来在多方面会不断突破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愿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一道,深化合作,共绘蓝图,共同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以及新闻传播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致辞


翟惠生代表媒体校友致辞。他寄语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要坚持“守正创新”,“正” 字尤为关键,其一横为坚持政治站位;二竖是新闻之“脉”,导向是根本,真实是生命,特色是活力;三小横是新闻之“事”,要熟知新闻领域大事件、大人物及经验教训;第四笔是新闻之“形”,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基本功;五封口是新闻之“命”,要努力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党组书记翟惠生致辞


张洪忠以《十年闯新,数智领航未来》为题作学院建院十周年发展汇报。报告中,他回顾了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十年发展历程,自1992年设立编辑出版专业,到2014年与光明日报社共建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3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4年获批“人工智能+传播学”双学位项目,学院确立了学科交叉化、学术国际化、应用智库化发展定位;“闯”新提出传播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赛”促教,中国VR/AR大赛、AI与未来媒体创新大赛等实践平台促进教学成果落地行业转化;“闯”新建立面向科技发展前沿的交叉学科研究体系,依托五个学科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研究以及国家自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项目,在高水平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学科交叉发展成果斐然。“闯”新建设融入国家战略需要的一流传播学术团队,服务,举办“青少年互联网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未成年人保护论坛”,赴四川凉山、新疆阿克苏、贵州遵义、宁夏海原、甘肃积石山等地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搭建“京师传媒智库发布”“大模型应用工作坊”“海外传播力论坛”“出版业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积极与传媒出版行业互动融合,为我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助力;未来,学院将在“AI技术与人”的交界面深入“交叉新领域”“实践探索新路径”“全球视野新策略”,在新闻传播领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发言

‍‍‍‍

黄会林发布英文学术期刊《中国文化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简称ICCC) 编委新阵容,介绍期刊自创刊十年来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当前,期刊被十四家国际检索机构收录影响因子持续攀升,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和理论思想,2024年与新闻传播学院合办,开启了发展新篇章,未来期刊还将设立“青年编委会”,希望与国内外新闻传播同仁携手共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致辞


大会举行新闻传播学院业界导师聘任仪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曹岩;光明日报国际部副主任吴娜、记者部主任记者王梦敏、重大题材评论编辑室主编张焱、文艺部主任编辑李蕾;未来网总裁万兴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生营,副总编辑饶涛,总编辑助理王建波;快手科技副总裁王兴义;千城数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登礼;商汤科技王丹宇、蓝色光标郭晓喆等媒体、行业专家获聘业界导师,方增泉、张洪忠为业界导师颁发聘书。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主持大会主旨演讲。



吾守尔·斯拉木以《智能涌现与教育创新》为题作主旨演讲。他强调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引发重大变革,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指出AI技术在媒体融合中面临虚假信息、数据安全、认知多样性与社会媒介环境诸多挑战,算法和模型仍需不断迭代优化提升,数据、算力与应用依然是融合的关键点。他重点介绍了新疆大学在智能技术与媒体融合创新领域开展的研究开发应用工作。他表示,AI技术智能平台对媒体的赋能是多语言、多风格、多形态、多渠道、多手段、多功能融合的,希望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坚持数智发展方向,不断为媒体创新贡献积极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教授吾守尔·斯拉木


喻国明以《颠覆式创新的时代我们尝试了什么?》为题作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见证了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在时代变革下发展创新的诸多尝试,表示时代正从工业革命向数字革命转型,传播学学科体系亟需重构,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体现了“传播”“创新”“未来”“实验”“平台”全要素、着眼“根问题”、开放多元等学术追求。面对传播领域颠覆式创新的四个维度变化:“传播边界拓展、原点迁移、核心动力改变、语法规则转变”,团队做出三方面努力:“一是建立行为传播学,以人作学科研究原点,修复激活传统传播学解释力;二是研究游戏作为未来主流平台品性,其能破圈、促交流,符合以人为本发展目标;三是开展认知力研究,随着信息沟、知识沟问题解决及大模型拉平能力差距”。他表示,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时代,认知能力提升和细化认知颗粒度是关键,去除认知过程障碍,从传播学科的底部到中部,到社会应用端口全面创新,是对未来传播学科建设的基本尝试。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


东昱晓带来的“理解与探索大模型能力涌现”主旨演讲,介绍了包括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和智能体模型等方面的尝试。此外,团队还积极开源,在国际上取得一定成果,其实验室在去年 GitHub 的 AI 大模型领域影响力排名中是唯一入选前五的高校机构。他希望能够同国内国际同行一起在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生态圈里作出应有贡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东昱晓


王兴义以《AIGC助力全媒体创新生态》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随着AI科技发展和创新,需要重新认知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当下新闻传播选题决策、生产机制和传播链路都需以全新的传播学理论推导新闻实践,期待科技公司能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他提出“视频是下一个时代的文本”,短视频在传播领域独特且重要的影响力,科技正深刻地改变着传播格局与生态,也预示着未来新闻传播行业将在科技助力下探索更多新的可能与方向,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交流互动。


快手科技副总裁王兴义


以“数智时代的未来传播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辉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曹岩、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参与圆桌研讨。各位嘉宾就数智时代对传播行业的影响、未来传播人才应具备的素养、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及未来展望与挑战展开深入讨论。嘉宾一致认为,数字化、智能化重构了新闻传播学的底层逻辑,人才培养要适应时代发展,坚持政治导向和育人目标,坚持专业主义,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技术与人文并重,孵化有竞争力的“智能体”和“超级个体”,人机协同发展,为国家和社会进步贡献有生力量。



大会同时举行AI媒体创作展,打造了沉浸式观战体验,展示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以“生态环保”“心理健康”“文化传播”等主题的AI智能影像、AI生成绘画、AI编曲创作等多元作品。


1733127900969072237.jpg

1733127900971090763.jpg

1733127901015089475.jpg

1733127901021083554.jpg


大会同步推出新闻传播学院建院十周年主题概念片《新Y拾光》,展示了根植于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土壤之上的新闻传播学院十年来立足学校心理学、教育学、文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优势向内扎根,突破新文科,打造传播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与行业前沿融合向外“跨界”生长所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历程。概念片以“Y”时代为核心,阐释了学院不断探索数智技术带来的“X”未知,与"Z"世代青年同频共振。新闻传播学院将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砥砺奋进,携手迈向融合创新的“Y”时代。我们共同期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下一个十年里,持续探索媒介创新与发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引领时代潮流的卓越传播人才,共同书写数智时代传播事业的辉煌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