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举办2025“中文:穿越北京中轴线的礼物”活动。此次活动以“专题讲座+中轴线行走+中轴遗迹深度了解”的方式进行,通过脚步丈量、师生同讲中轴线等活动内容,帮助留学生深度理解北京中轴线,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巴西、秘鲁、蒙古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的15名留学生参与。
“北京中轴线”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4月13日下午,学生们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出发,向南经万宁桥,登景山,绕故宫,穿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行至正阳门,用脚步丈量中轴线上的遗产点。沿途经过南锣鼓巷街区、烟袋斜街、米粮库胡同、黄化门、地安门市场等北京胡同及街区,所到之处让同学们不仅对北京城历史规划及现代布局开展深度学习,还从更多维度了解到北京“中和”之美、“秩序”之美以及“日常”之美。
期间,同学们有感而发,对钟鼓楼、万宁桥、景山公园等遗产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分享。
学院带队老师及助教现场进行讲解
来自哥斯达黎加的何诗怡同学现场进行讲解
来自哥斯达黎加的何诗怡表示,很开心能穿越北京中轴线,听听老北京的故事,看看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来自意大利的珠利亚很开心可以和老师、助教一起走中轴线,了解到更多中轴线的故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唐凯贤表示,通过走访钟鼓楼、万宁桥、景山等遗产点,体验到了北京中轴线和北京古代都城规划的秩序之美,整个穿越之旅充实而有趣。
4月1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晨光围绕“北京及北京中轴线”作专题讲座。她系统介绍了北京中轴线遗产点,以及各自蕴含的历史价值。她指出,“北京中轴线”作为理想都城之轴,体现在其始终统领北京城市发展,为中国传统“择中”观念于都城营建中的实践提供了见证,表达出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学理念。北京中轴线的主题经历了从皇家宫苑到人民共享的时代变迁,其背后体现的尚中贵和、多元一体的核心文化基因从未改变,是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有力证明。
郭晨光进行专题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王学松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主题活动通过多形式、多维度的学习和体验活动,架起了联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文化之桥。不仅深入挖掘了北京中轴线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更彰显了北京中轴线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一直致力于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
4月20日是中国的谷雨节气,也迎来第十六个联合国“国际中文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联盟合作,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举办“国际中文日”系列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