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生物科学“101计划”生物物理学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促进生物物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交流, 3月21日至23日,教育部生物科学“101计划”⽣物物理学课程骨干教师研修班于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本次研修班汇聚了众多生物物理学领域专家学者、教材主编,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的百余位生物物理学骨干教师,通过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课和交流报告等多种方式,探索生物物理学教学的前沿理念与创新方法,为提升我国生物科学教学的高水平建设注入新动力。本次活动由教育部生物科学“101计划”专家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教育部生物科学“101计划”核心课程师资培训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教育部“101计划”生物物理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承办。
3月21日上午,研修班在京师学堂开幕。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周亚、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分别代表承办单位和主办单位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方在生物科学“101计划”工作中给予的支持与付出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本次研修班的重视与期待。
专家讲座环节,生物科学"101计划"专家组组长、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系统介绍了生物物理学领域的重大科学发现,以蛋白质结构研究为例阐述了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如何促进了研究范式的变革,激励探索AI与科研教学的融合路径。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全面介绍了生物物理学“101计划”教材的编写历程与主要内容,为研讨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材副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陈柱成剖析了教材的基本结构,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强调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树立结构生物学认知观点、融入科学意识以培养科学思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辉从物理视角提出由生物现象引入、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再回归生物学内涵的教学思路,并通过细胞扩散的“醉汉模型”进行了讲解;北京大学教授王世强从一线教学经验出发,强调引导学生逻辑性思考,让学生从知识导向学习转向基于物质运动底层逻辑的学习;北京大学研究员李志远讲解了定向生物学章节设计思路与内容,展示了用简单模型解释复杂生物现象、推理生物学过程的教学思路;清华大学副教授王佳伟以晶体衍射现象的发现历程和原理为线索,梳理技术发展脉络,帮助教师构建系统的晶体衍射模块教学思路。
会议还邀请了教材副主编、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齐志以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雪明分别展示单分子荧光与冷冻电子显微学示范课,为教师们提供了直观的教学示范。多位在生物物理学教学方面成果卓著的一线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设计,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在主题讨论环节,参会编者与教师围绕高校生物物理学后续课程的开展、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数理思维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为教材内容的优化提出了宝贵建议,共同探索生物物理学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本次研修班的举办,不仅为生物物理学教材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国生物物理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动了生物物理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生物科学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