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2020年“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37)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20年“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37)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11月7日至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37)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汕头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大理大学、绥化学院、九江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50篇,与会者围绕“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等相关学术议题展开讨论。



11月7日上午的开幕式由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徐洪、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主编金宁、北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郭英德教授发表了致辞。


徐洪充分肯定了这一重大项目在推动古代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推动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希望文学院和古代文学学科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多贡献。金宁指出,人文学术的进步需要在坚实资料基础上不断聚焦问题拓展思想,既要在学科内部深入挖掘又要在学科之间实现突破都城文化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能够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具体的空间框架一种立体的视角重新思考文学的内涵和外延郭英德认为都城文化与文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可以生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议题,如都城中的文学、文学中的都城、都城与文学的关系、非都城与文学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的展开,不仅能够推动学界深化理解都城文化与文学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且有助于通过阐释古代文化,不断回望反思当代文化的存在状态,探寻古代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开幕式后开始第一场大会发言,由北京师范大学马东瑶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过常宝教授总结评议。北京师范大学刘全志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蔡丹君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陈斐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葛永海教授发表了论文。随后根据学者提交的论文,会议分为两个小组,各进行了四场分组会议。


11月8日下午首先举行了第二场大会发言,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德建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进行总结评议。陕西师范大学郭雪妮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谢琰副教授、绥化学院高岩教授发表论文。



随后举行的闭幕式由康震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周剑之副教授、颜子楠副教授汇报分组讨论的情况。周剑之表示,都城与文学的互动带来了丰富的议题,第一组论文充分展示了这一课题所具有的学术张力。学者们特别关注都城空间与都城制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对都城中的文学样貌进行了具体的还原,对都城景观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对空间书写的文学范式进行了准确的归纳,较为立体地展现出古代都城的精神风貌与文化生态。颜子楠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第二组论文的关键词分布,认为论文在聚焦都城人物和都城文本的基础上,兼具了文献文体文学与文化等研究方向,而且广泛涉及政治宗教社会、历史哲学、版本学等众多领域展现出重大项目优秀的延展性


闭幕式上,郭英德对此次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总结评议。郭英德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果,认为这次会议不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成果,更充分展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丰富可能性;希望研究者深入思考文学研究的人文意义,坚持以文献为基础、以文学为本位、以社会为语境、以文化为导向、以思想为底蕴的研究理路,坚守学术原则,弘扬学术精神,推动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思想、中国智慧。


大会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陈斐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发表闭幕致辞。陈斐指出,学术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需要视角、思路、方法、理论等方面的不断开拓。此次重大课题学术会议的开展,对于探索和揭示空间维度与文学、文化的关系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打开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王立军则代表主办方再次感谢与会专家对北师大文学院及古代文学学科的关心和支持,期待前辈专家、青年才俊再次莅临论学。


2018年11月,“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为康震。该项目重点研究考察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双向互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对于拓展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加强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建构古代文学学术话语体系、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截止到今年11月,该重大项目课题组已经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了三次学术研讨会,发表包括四十余篇论文在内的阶段性成果若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