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北师大主持完成三项成果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北师大主持完成三项成果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授奖清单,共有21位科学家、188项成果获奖。奖项中,自然科学奖共42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2项;技术发明奖共2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科技进步奖共12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96项。


北师大主持完成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三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具体情况如下:


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田怀玉主持完成的“传染病传播演化与干预效应量化理论研究”项目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控,探究了传染病时空传播模式与风险因素作用机制。提出了病原扩散动态基因流网络模型,建立了病原遗传演化与时间、空间等信息的定量方程式,实现了传染病传播模式识别;建立了多元数据动力学模型,探测了影响传染病传播过程的自然、社会风险因素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发展了传染病传播机制模型,创建了干预措施效应量化方法,为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预警预测以及应对的整体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项目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编入技术指南、以及全球研究路线图,是我国第一篇全文编入美国科学促进会K12教材的研究;被用于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与防控效果量化,服务于武汉疫情预测、北京冬奥疫情风险预测等。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王灯山主持完成“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可积性及其物理应用”项目成果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提出了非线性分离变量法,发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量子化涡旋等新奇非线性物质波;构建了一类描述双折射光纤的可积模型,并发展黎曼-希尔伯特方法求解此模型,发现了光孤子反射现象;发展Whitham调制理论,发现等离子体中新奇的稀疏波和色散冲击波。项目成果对于探索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可积性,发现新奇的量子态和孤子动力学现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实验观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新物态、揭示非线性介质中的光孤子传输特性和等离子体中的新奇局域波演化规律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心理学部教授卢春明主持完成的“人际互动的认知结构、神经基础和计算机理研究”项目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以往人际互动认知神经机理的研究空白,率先发展了近红外光谱成像群脑超扫描技术和创新的自然互动研究范式,系统阐明了人际互动的认知层级结构,突破了经典的单脑激活框架和个体认知计算理论,揭示了人际互动认知结构的脑间神经同步基础,提出并验证了基于时滞脑间神经同步的预测编码—共享表征计算模型,阐明了师生有效教学和亲子有效教养的认知神经计算机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