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讲座]“原始创新:科学道路上的从0到1”讲座举办

[讲座]“原始创新:科学道路上的从0到1”讲座举办

为引导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原始创新,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创新的实践动能,4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联合主办的教育创新系列讲座之《原始创新:科学道路上的从0到1”》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锐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空间先导地球2.0科学卫星背景型号研究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讲席教授葛健作为主讲嘉宾。葛健教授与现场的师大师生、线上听众共同分享在原始创新方面的个人经历、体会与思考。



葛健教授从近期引发热议的ChatGPT话题切入,强调人工智能时代从0到1的原始创新思维或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呼吁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进行深入思考。他展开关于科学家原始创新思维与习惯的分享。


葛健教授以邓稼先、叶叔华、James Gunn等杰出科学家的故事为例,总结原始创新科学家的三大特质,即对科学执着地热爱、从无到有的冒险精神、持续努力和百折不挠的坚持。


随后,葛健教授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作出解读。他指出想要成为一名具有原始创新精神的科学家需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则:改变思维习惯,用注重提出新问题的演绎思维替代注重寻找答案的归纳思维;注重概念的理解,深入认识与研究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识别和研究工作结果的不确定性,发现新现象、揭开自然规律。并以爱因斯坦、哈勃等科学家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三条规则的应用原则。


对于如何培养高中生进行原创性研究,葛健教授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关键步骤,包括遵循自己的兴趣,调研相关的研究领域,提出关于“是什么”“如何”“为什么”的问题;学习关键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概念的组合,大胆想象并提出新想法和假设;计划和执行,试错是至关重要的过程;产生新的结果,研究新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并给出置信度,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葛健教授通过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再次强调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他提到在博士研究的初期阶段,由于缺乏原始创新的意识,错失了重大发现的机会。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长,他在光谱仪制造中取得重要突破,综合运用自己总结的原始创新经验公式,逐步取得了今天的科研成就。他总结道,“原始创新的成功="热爱" + 努力 + 冒险和坚韧不拔”,并赠语听众:人生多思考、多努力就会变得卓越!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线上和线下观众纷纷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姜碧沩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表达,对于科研工作要不断追问“为什么”,保持对科学的热爱至关重要。同时呼吁学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从0到1的创新非常重要,从1到2的坚持也尤为关键,任何领域都需要持续有深度的研究。


本次活动得到多方关注,北师大天文系、科学教育研究院和化学教育研究所等各院系师生现场参与,还有来自北京丰台、北京海淀、上海黄浦、浙江温州和山西晋中等多地教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的师生,北师大二附中和燕化附中师生,长期关注并参与“全国青少年数学与科技教育讨论班”的教师代表和来自全国多地的中国网小记者在线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中国教育创新视频号、中国网教育频道、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官网、小鹅通平台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近22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