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发展指南》编制工作启动会暨未来学校规划设计建设专家研讨会召开

[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发展指南》编制工作启动会暨未来学校规划设计建设专家研讨会召开

为深入贯彻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指导和支持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3月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启动会暨未来学校规划建设专家研讨会召开,基础教育学校规划建设各领域专家、部分北师大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以及承担《指南》编制的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三十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张翔主持了本次启动会,对参会的专家和校长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


张翔主持会议


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党总支书记、部长严帅介绍了《指南》编制的背景和设想。他指出,在举办和合作举办基础教育学校的不同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和基础教育的基点双重作用,一直把办好基础教育作为大学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基础教育学校编制建设指南,要梳理、总结和提炼大学办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文化内涵、建设标准、发展趋势,这也是北师大基础教育办学价值的再体现、办学经验的再回顾、基础教育学校的再画像和办学目标的再深化,期待通过《指南》的编制,汇聚大学、附校和社会各方智慧,对基础教育学校建设、办学和发展提供系统化指导。


严帅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介绍了《指南》编制整体工作计划及当期进展。他提出,《指南》的编制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时代发展需要、未来学校发展趋势,在梳理和提炼北师大基础教育特色、办学文化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北师大基础教育办学目标,探索建筑空间、学校文化、组织管理、课程形态、教与学范式、育人模式、教育评价、教师发展、智慧校园等方面面向未来的规划设计,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未来新型学校形态及教育实践路径。同时,汇报了《指南》编制的工作思路、预期成果、当前工作进展情况。


余胜泉发言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对《指南》编制和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丽指出,《指南》的编制是一项高价值、高标准、意义重大的研究任务,需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要表述好对北师大基础教育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共识;二是要提炼好师大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优势和名校长优秀经验;三是要把握好对未来基础教育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研判与在学校最近发展区指导的关系。同时,她强调,表述要具有针对性、旗帜鲜明性、问题导向性等特点,并从逻辑结构、标题概念界定、语言风格上对《指南》框架的调整提出详细建议。


陈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国家督学褚宏启提出,《指南》工作比较扎实,具有前瞻性,在框架设计上,需要明确服务对象,要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好统一性要求与个性化选择的关系,平衡好整体宏观意义与微观层面操作。同时,以实现学生发展目标为导向,对《指南》框架的调整思路、章节标题命名特点、核心概念界定、写作风格等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褚宏启发言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原主任王素提出,《指南》融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具有指导性与示范性,对国家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作用。她建议,要突出北师大独特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理念,重视关注学生的成长,平衡好现实和未来,兼顾可操作性、示范性、引领性。同时,她对《指南》框架中的建筑空间、组织管理、教育评价、教师发展的章节,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和修改建议。


王素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对《指南》框架初稿进行了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东娇强调,《指南》编制要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重视经验提炼与实践进展的匹配,体现先进性与引领性,建议增加方法论的内容,基于办学理念体系、价值体系、精神文化等,结合实践维度,在学校全业务中贯彻落实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建议,《指南》规划时间以10年为阶段,体现对教育2035的响应,解决好有限篇幅与内涵丰富性的矛盾关系,进一步体现学生成长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成果为引领,强调对于典型案例的梳理与提炼,要具有北师大特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表示,《指南》要明确定位,以贯穿性的理念在各章中体现对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同时兼顾各类学校的布局和呈现方式,基于政策依据、国家标准、证据支持、北师大精神传承的四个支撑点,建构系统化框架,以适配未来办学形式多元化的选择,将《指南》编写成为支持学校领导做特色办学的决策支撑。


1710127083365073473.jpg 1710127083373027939.jpg 1710127083384057992.jpg

张东娇、 边玉芳、宋萑发言

学校建筑与空间设计领域的专家们围绕《指南》编制工作各抒己见。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编写组负责人黄汇在启动会上提出了六点看法,强调《指南》编制要与国家政策保持统一性;要明确《指南》服务建设对象;要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与质量;学校是学生的实体教科书,要能在学校各方面都体现教育;要强调学校建设的经济性;要考虑学校规模与教学效率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设计学院院长、未来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高鹏提出,《指南》编制应包含指向未来新建校和具体教室的设计建议,从而调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软装设计和设备配置中,以更加适配课程环境,提高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王小工建议,建筑空间样态要与不同学科的课程形态、教学模式进行匹配,体现双主体育人价值,建议明确智慧化与智能化的定义,以及在建设中的落实思路。


1710127245860097183.jpg 1710127245870061570.png 1710127245878097865.jpg

黄汇、高鹏、王小工发言


北师大基础教育学校校长从一线办学实际情况和经验角度出发,对《指南》提出宝贵意见。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表示,《指南》编制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的指南,还需要重视通过内容和理念的合理表述,促进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等对未来学校达成认识共识、理解共识、行动共识,并扩展共识内涵的丰富性。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向东建议,要进一步提炼当前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重视学校安全与风险防控的指导,加强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呈现,突出体现北师大要求下的学校发展特色。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李建文强调,要避免概念与模式的概念性罗列,加强成果中典型案例的权重,供一线教育工作者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校长邰亚臣建议,要体现可操控性、趣味性、简洁性,呈现具有选择弹性的内容,为基础教育办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学校未来发展留出改造创新空间。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中校长杨伟云提出,要明确目标,整合北师大学术传统,融合多学科视角,关注当代教育的挑战与变革,保持前瞻性与可行性,注重人才培养,实现持续反馈与更新,使用清晰语言,引用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强交流与合作。基础教育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宗国从具体落实《指南》编制工作的视角,指出了《指南》编制的四个基本应用场景,即《指南》是在与地方政府洽谈合作办学事宜时的规范性办学文本,是在新校筹建时的质量标准与方法指导,是在指导、服务、支持学校发展时的科学依据,是国家办学和研制标准时的典范与参考。《指南》编制的四个基本任务是提炼北师大办基础教育学校文化理念、梳理学校典型经验与先进案例、精准定位中小学校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同时,他提出了四个期待的样态,即突出育人主体、健全体系、教育规律、简洁风格。


1710127323847043653.jpg 1710127323856082039.jpg 1710127323867077673.jpg

李晓辉、 徐向东、李建文发言


1710127400328016205.jpg 1710127400336059222.jpg 1710127400347059869.jpg

邰亚臣、杨伟云、赵宗国发言

在新时代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下,《指南》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领域里程碑式的工作。在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与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指南》的成果将汇聚北师大基础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探索“未来学校”新样态,为打造具有鲜明北师大特色的基础教育标杆学校提供重要支撑,引领北师大基础教育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专家合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