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观点]Grzegorz W. Kolodko:后社会主义国家与富裕国家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观点]Grzegorz W. Kolodko:后社会主义国家与富裕国家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欧洲后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30年经历了多样化的系统性转型,在全球化助力下,其与富裕国家的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中国改革所带来的结构性转变已远超后社会主义经济体。

 

总有一些日期和纪念日对个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国家也是如此。从1989年2月6日开始迄今已有33年零4个月了,毫无疑问,这个日子对于波兰、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那天,围坐在圆桌旁的波兰党政当局和政治反对派代表们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从那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但无疑是变得更好了,虽然并不能说这样的改变体现在所有地方,或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如此。

 

很多分析文章惯于把欧洲的所有后社会主义国家都归为一类,尽管这些国家在转型初期面临着各不相同的情况。在过渡到新的经济和政治体系方面,波兰和匈牙利的条件最为成熟,这得益于两国在此前20年所进行的大幅度结构和制度改革,而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的条件最为匮乏。在亚洲,中国和越南拥有最成熟的市场经济改革条件。30多年过去了,整个欧亚大陆变得更加多样化,而非更加单一。

 

那么,这些经历了转型的经济体实现了多少进步呢?它们在当今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针对上述问题,人们通常会比较各国的国民收入(传统上以GDP衡量)。波兰2021年的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989年的276%。在此方面,中国是绝对的纪录保持者,遵循着我称之为“中国主义”的特定路径,以充满智慧的方式结合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

 

在过去30年中,中国的改革所带来的结构性转变已远超后社会主义经济体。1989年,中国的GDP约为俄罗斯的50%,而现在已超过700%。去年,中国占全球产出的比重为18.6%,比美国高出3个百分点,而俄罗斯的份额仅为3.1%(所有指标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前苏联也发生了巨变。在其解体前的最后一年,前苏联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和最贫穷的加盟共和国塔吉克斯坦的人均GDP之比尚未超过3:1,而现在,该比值已达到10:1。在中东欧地区,1989年,乌克兰的人均GDP比波兰高40%,而2021年,波兰的人均收入比乌克兰高164%,乌克兰和波兰的人均收入比由7:5变为了3:8。捷克作为最富裕的后社会主义国家,其人均GDP是欧洲最贫穷的后社会主义国家——摩尔多瓦和阿尔巴尼亚的2.8倍。

 

经济转型的多样化进程有四大原因:

 

首先,一些国家已部分尝试对监管和政府系统进行自由化,这些国家拥有更好的起步条件。其次,比起私有化,有能力建立机制来培育企业家精神、促进公平竞争和阻止寡头政治更为重要。再次,政治领导力的质量也非常关键,这包括持续推动艰难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最后,中东欧国家的地缘政治形势更加有利,它们毗邻西欧,易于采用其所融入的欧盟经济体的原则。

 

对生活水平进行比较并不容易,但我们仍喜欢对比下列国家:克罗地亚与意大利、北马其顿与希腊、斯洛伐克与奥地利、拉脱维亚与芬兰、波兰与德国。如何才能更全面地衡量这些国家的差距?收入差距与社会和人力资本差距哪个更重要呢?波兰距其邻国德国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有多远?波兰2021年的人均GDP达到了德国的65%,前者为37786美元,后者为58377美元。然而,我们现在已处于“超越GDP”的现实中,GDP不是可靠的衡量标准,因它并未涵盖人力资源质量和收入分配关系等对生活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就此而言,若以“不平等调整后人类发展指数” (IHDI) 来衡量,波兰2019年的数值为0.813,是德国的93.6%;而若以“地球压力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 (PHDI) 来衡量,波兰的数值是0.752,是德国水平的92.4%。IHDI指数是经过收入和获取公共服务方面不平等调整后的人力资本指数,同时考虑了收入水平、入学率和社会健康状况,其理论最大值为1。PHDI指数则计入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上述发展水平的差异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小,系统性转型和共赢的全球化正助力后社会主义经济体追上较富裕国家的步伐。现在,二者的差距已远远小于30多年以前。


原文刊载于《China Daily Global》2022年07月01日;作者系一带一路学院教授、波兰前副总理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Grzegorz W. Kolodko);翻译者为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桂思思译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7/01/WS62be3bd2a310fd2b29e69a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