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讲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百年探索”学术讲座在北师大举办

[讲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百年探索”学术讲座在北师大举办

10月14日,“专家讲座”之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讲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百年探索”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


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党委学工部主办,特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杨凤城教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教授应邀担任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书宁致辞。


杨凤城教授主讲“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百年探索”


杨凤城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例,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他将我们党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政策分为五个阶段:从建党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反封建、反传统思想在党内占压倒性优势;从全面抗战前夕到新中国成立,党整体延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但赞赏传统文化中革命性的平民文化;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仍是以否定批判传统文化为主流,肯定的方面处于弱势;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多元文化和西方思潮的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性的现实意义,并且落实于经济文教各领域决策;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对传统文化有了全覆盖、实质性的科学评价,并且应用于治国治党,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杨凤城运用“双重结构论”来看待传统文化对现实的影响,即明确表达的“表层结构”和生活、思维中潜移默化存在的“深层结构”,并指出尽管不同时期党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不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始终存在于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的深层结构之中。他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逻辑,质疑一些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很好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提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与现实密切相关,对待历史问题要还原历史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既不能以古非今,也不能以今薄古。


杨凤城的讲授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彩而深刻。随后,他回答了师生关于文化自信、国际话语权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等方面的问题。他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年来我国国力增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仅有利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提高国际影响力。此外,他还指出运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要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目标相结合,不能泛泛而谈;同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客观评估、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线下和线上的听众们互动积极,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这场学术讲座也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唯物史观的运用有了新的感悟。来自北京校区、珠海校区的师生共约830余人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次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增岽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书宁致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