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特聘教授、吉尔吉斯共和国前总理卓奥马尔特·奥托尔巴耶夫 (Djoomart Otorbaev) 2 月25 日在中国环球电视网 (CGTN) 上发表文章,回顾了中国扶贫的历史进程,认为中国扶贫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源于整个国家为实现人民的长期梦想所付出的努力,这一成就对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亚)抗击贫困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川省昭觉县为扶贫搬迁新建的社区 (摄于2020年5月13日 / 新华社)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想着脱离贫困。孔子曾将远古民谣整理成伟大的著作《诗经》,其中许多诗歌都抒发了对富足幸福生活的向往。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提出了“小康”的概念,将其解释为“富裕安康”。邓小平将 “小康”重新表述为“中等繁荣”。
中国在上世纪的几十年里一直有亿万贫困人口。即使在1978年,中国大多数人仍生活在贫困之中,到2012年还有9900万人未实现脱贫。抗击贫困之战的最后阶段始于2013年,那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并为此设立了具体目标——到2021年消除绝对贫困。
新冠疫情大流行这只“黑天鹅”本可能扰乱这些计划的落实,成百上千人染病,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经济活动停摆,随后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但即使遭逢如此巨大的挑战,中国人民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强烈愿望也未能受阻。
分析和理解这样的成功是如何实现的至关重要,在这一历史性胜利的背后,真正的“奥秘”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亲身经历,2018年11月10日,我在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看到博览会的一个主要看台上有个巨大的数字时钟,上面显示着全国彻底消除贫困的倒计时,这一图景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2019年7月,我在参加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组织的甘肃和内蒙古之行时,再次感受到了人民实现这一千年目标的热望。
在从甘肃省兰州市到合作市的途中,我们沿着一级高速公路行驶了230公里,经过数十条设计精美的长隧道,一路是风景如画的藏族风貌。我感到很困惑,因为这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为要改善不到100万人的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电站(摄于2018年8月1日 / 新华社)
在与省级领导的一次会议中,我提到这些庞大的投资从商业角度来看不太合理。他们表示同意,但也强调商业务实考量并非进行这些投资的主因,其真正目的是在这个偏远的地区减少贫困,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
在同一趟旅程中,我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加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这一干旱地区的贫困状况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里维持体面的生活和成功的业务都充满了挑战。库布其沙漠项目不仅成功遏制了中国一个大沙漠的蔓延,还把沙漠的三分之一(约6000平方公里)变成了绿洲!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一庞大项目不是由国家公共资金资助的,而是由一家商业公司自费发起实施的。自1988年以来,私营公司亿利集团已在库布其沙漠的一个绿化项目上投资了数十亿,成功帮助当地10万多名农牧民摆脱了贫困。
以上只是两个例子,它们说明中国把所有可用资源都投入到了扶贫的努力中。显然,胜利真正的“秘诀”是整个国家要实现中国人民长期梦想的强烈意愿。
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完成了使命,中国仍需继续努力来抗击贫困。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少过时的产业需要重组,许多兼职工人的工作并不稳定,还有一些企业高度依赖政府支持。据各种估算,有200万近期脱贫的人员仍有返贫风险,近300万人的收入仅略高于贫困线。
中国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对世界各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我所在的中亚地区自然也希望向其邻国(中国)学习。中亚国家领导人一再表示,希望借鉴中国的经验来消除贫困。
例如,2020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 (Shavkat Mirziyoyev) 在联合国大会第75届会议上发言,提出将消除贫困定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两个月后,他再次在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上提出了此议题。为协调这一领域的合作,他提议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制定特别计划,并认为应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来实施这些举措。
作为中国最亲近的邻国,中亚国家希望以最积极的态度来抗击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