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全球交流与文明互鉴,推动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在现实世界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1月30日至12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海淀校园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首届中外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高峰论坛。来自50余所高校10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直播平台累计有2000人次在线参会。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致辞。康震指出构建独立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在不同文明间交流与互鉴的重大意义,鼓励外文学者传播中国智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外文哲社工作者的智慧,发挥外语届学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康震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以及开展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方面的成果,并对中外文学文化交流提出愿景,希望外文人在互鉴中不仅要做好语言的转化,更要在思想、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传递与融合中提供中国经验。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艾忻致辞。她表示,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播中的流变与互鉴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提出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自信。本次会议由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王楠主持。
韩震以《语言与术语的力量》为题进行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了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仅表征世界,也建构着人类的主体与社会的关系,同时维系着不同文明的发展。表达具备指称性的术语形塑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由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凝结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因而要持续构建一套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对外翻译的标准本,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北京大学张冰、北京师范大学章燕、北京语言大学陈戎女、北京师范大学姚建彬、山东师范大学于冬云、北京师范大学王广州、北京师范大学李炜、北京大学贾积有围绕多语种文学交流的策略和路径、古今互鉴之意义、文化传播的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精彩的主旨报告。
11月30日下午,在平行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围绕中外文学、文学翻译与文化传扬等主题展开深入切实的研讨。12月1日,论坛开展“中青年学者工作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位中青年学者以学术对谈的方式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次高峰论坛得到了协办单位中华文化研究院丨京师书院、北京大学出版社、《俄罗斯文艺》杂志、《外国文学》杂志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