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 第一期第五场举行 ——挑战不可能:探讨普通高中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论坛]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 第一期第五场举行 ——挑战不可能:探讨普通高中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8月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第五场如期举行,围绕普通高中改革发展之道展开了交流讨论。



本次论坛邀请了山东青岛第三十九中校长、山东省十大教科研名校长、齐鲁名校长、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白刚勋校长,山东省昌乐一中常务副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科研十大名师、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张福涛校长作为主讲嘉宾,分别作了题为“普通高中国家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探究”和“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自主选课走班策略”的专题报告。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特约国家督学、九三中央教育文化专委会主任刘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助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教育部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磊教授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担任主访专家,与嘉宾们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高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光巨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锐主持。


本次论坛同时在ClassIn和抖音平台上面向全社会直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教研员、在读学生等共3.3万人次在线观看。北师大还将论坛纳入“校长领导力与学校创新”课程,选修该课程的师范生通过课前文献调研、课上提问评论、课后总结反思等方式深度参与了论坛。




根植于海洋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是海洋教育的升级版


白刚勋校长指出“海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他认为以海洋教育为平台,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把兴趣培养成能力、把能力发展为志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甚至痴迷的领域,潜能才能充分激发,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海洋教育给予白校长的启示是,“科学课程应该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中来学习的课程。”海洋教育让他感受到“学生对于解决现实生活当中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感兴趣,学生对于课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感兴趣。”因此,他大胆设想“将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延伸到国家基础课程,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基于这样的探索和思考,青岛39中从2015年开始课题化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直到2017年来到北师大听了王磊教授的一场讲座,白校长意识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最终,在白校长等多人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市教育局和青岛39中于2017年7月正式合作,开始了国家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研究。


刘坚教授高度肯定海洋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他指出“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性的战略,全球都在关注未来如何去维护好海洋资源,发挥海洋资源的优势,然后与海洋和平共处。”刘坚教授指出 “通过把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做大做强,未来或将可以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甚至能够走向世界的一所高中。”


建立机构、搭建平台,推进项目式教学深入实施


就推进项目式教学,深入实施课程和教学改革活动,白刚勋校长分享了青岛39中在学校机构设置方面,专门设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课程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其中课程中心又下设海洋教育研究室、项目式教学研究室、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室、艺术教育研究室;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设立了20多项制度,保障项目式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在专家指导方面,9学科专家基于39中教师的实践、思考、设计和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指导,而不是照搬研究成果;在教师的组织方面,39中3年通过6次大型研讨活动推动教师学习研究,在研究中转变观念,从而将全体教师的精力集中到研究项目式教学上。


大学·区域·中学(U·D·S)深度协同,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


白刚勋校长介绍“北京师范大学从9个学科对我们的国家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进行指导,每一个学科每一学年是6次指导,9个学科一年是54次,而我们一年的教学只有40个周,所以我们周周都有专家引领下的行动研究。”白校长谈到3年开展项目式教学的体会,一是项目式教学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和专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项目式教学让教师体会到教学不再枯燥,让教师不再倦怠;三是增强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大大提高了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大学·区域·中学(U·D·S)三方合作,搭建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协同创新平台,提升了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对此,刘坚教授认为“项目式学习是实现普通教师高质量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抓手。”王磊教授回应到,“教育教学研究的转型,要把学科教育的研究场域前移到真实的学校和课堂的场域中。面对真实的学校和课堂中的教育学现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进行协同创新,协同研究和行动改进。”


项目式教学不会影响高考成绩,反而能够提高高考成绩


一般认为,项目式教学会影响高考成绩,针对项目式学习与考试成绩的疑虑,白校长以青岛市教育局公布结果为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海洋实验班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考研率均在80%以上,说明项目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白刚勋校长分享到“青岛三十九中是一个典型的普通高中,属于二批次学校。在青岛市区,招收的是非常普通的学生,但是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表现出来的成绩和发展的态势令我非常欣喜”。接着,白校长以近两年的高考题命题为例,说明了项目式教学对于高考的重要价值。“一是可以使得学生对高考试题不会感到陌生,而是似曾相识;二是有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理解、应用、迁移和创新,这是项目式教学高度关注的。而现在的高考恰好就要考察学生的这种能力,因此从方向来讲项目式教学和新高考是完全一致的。 ”




全面分析学生个人特点,运用分类指导的选课策略,指导学生合理选课


就指导学生选课走班,张福涛校长谈到“选得科学、选得合理,走得科学、后续教和学的过程之中才能更加顺畅。”张校长认为指导学生合理选择,需要先分析学生选课的依据。他进而介绍了如何从个人兴趣爱好、各科高考内容、各科成绩比较、高校专业及学科限制、性格与职业倾向和家庭社会资源六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选课的依据。接着,就选课策略而言,张校长总结到“志向坚定者,首选“最相关”科目;兴趣明确者,首选“最喜欢”科目;偏科明显者,首选“最拿手”科目;学科均衡者,首选“最适用”科目;成绩一般者,首选“最自信”科目;文理类似者,首选“理科型”科目。”最后,张校长指出可以通过培训教师、成绩历次考试统计、家长学生培训、学生选课、统计分析数据和适度调整六个步骤落实学生选课工作。


管理保障选择性,评价促进选择性,创新“线上线下单元大走班”模式


关于走班方式,张福涛校长首先从管理、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走班方式的影响因素,张校长指出“管理是保障选择性,评价是促进选择性地实现,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自主的走班,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为满足学生自主选择,需选择合理的走班方式,改变管理评价的策略,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机制创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接着,张校长分享了规范组织走班工作的七个步骤,并逐一分析了基于组合类别的小走班和基于学科类别的大走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张校长详细介绍了昌乐一中满足学生选择、科学设置单元、线上线下混合和单元内全科走班的“线上线下单元大走班”模式。


建立 “先排后选”的课表编排模式,系统改进教学管理策略,建立支撑走班教学的管理机制与责任体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选课走班制度,张福涛校长指出“教学管理策略也要随之发生改变”。首先,需要科学编制课程表,张校长指出“课程表的科学性是提升学校管理效益的前提,选课走班后对课程表科学性要求更高。”选课走班后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的合理性都会集中体现在课表的编排中。张校长介绍到昌乐一中课表的编排规律是“先排后选”。同时,昌乐一中通过 “将原来的‘行政班班主任单班管理’改为‘单元内班主任共管、任课教师全员参与’”、“任课教师记录学生表现,利用平台及时反馈”等方式改变管理策略,采取“教学班成立班委、固定学生座次、建立学习小组”等方式强化自主管理、优化管理细节,依托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加强课程实施研究,借助“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优化评价方案等方式改进教学管理策略,确保选课走班顺利开展。张福涛校长指出“选课走班,需要转变的不只是走班模式,更重要的是形成支撑走班教学的管理机制与责任体系”。张校长认为机制创新是我们目前更需要的。他谈到“一座好学校,一定有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考改革是普通高中形成好的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契机,走班教学带来了塑造好的管理机制的机会。要在学校中培育出有质量的走班教学制度,就需要更加深刻的思考,并重新定位学生与学习、教师与教学、学校与管理的关系。”


王磊教授高度评价了昌乐一中用现代化的、精细化的、系统性的管理策略实现学生最大程度自主发展的管理理念。



普通学校卓越发展要找准现代化高中教育的办学方向,走特色发展之路


刘坚教授高度肯定两所中学关注普通学生卓越发展的教育理念,他认为两位校长和他们的团队是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尤其像昌乐一中这样的县级中学,虽然掌握的资源有限,但是善于借助外部资源服务学校发展,给了其他学校带来了很好的启示。”王磊教授对两位校长的“了不起的成就”表示了赞赏,她认为“他们都找准了现代化高中教育的办学方向和特色,并且脚踏实地、持续地攻关创新、突破改革,实现了校长的理想,体现了校长的作为,成为了非常鲜活的示范。”


此外,刘坚教授指出普通高中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需遵循三个规律:第一,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第二,与特定的地域文化紧密关联;第三,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


王磊教授认为两个学校的特色建设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偶尔为之,是看准了方向后,攻坚克难才能作出的持续性的创新改革和实践。这样的特色是真正的深入到了教学课堂教学主战场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而不只是服务于少数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挑战不可能”。


纵论普通高中变革之道,引领中国教育未来之路。据悉,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教育创新发展·校长论坛” 将长期举办,第一期论坛现已举办五场,最后一场将会于两周后的周六下午两点半举行,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社会直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