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京师法学“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与法治转型”博士论坛举办

[论坛]京师法学“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与法治转型”博士论坛举办

2019年12月7日至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京师法学‘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与法治转型’”博士论坛举办。论坛积极响应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召,旨在通过分析国家法治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借此为博士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在读博士生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严厚福副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卢建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创办的初心,就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学术氛围,以期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所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号召,对博士生们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卢建平通过分享自己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原稿”的心得和自己在最高人民法院挂职的亲身经历,劝诫博士生们“一个不关心政治的法律人不是一个好的法律人”。当代中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更需要法律人密切关注政治,博士生们要坚持学习党的各项报告和决定,与时俱进、前后相继、一以贯之,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最后,他表示,现代化是几代人前赴后继、交替建设的进程,如今正是需要青年学者们接过接力棒的关键时刻,大家要以毛主席语录中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来勉励自己,坚持学习,坚持奋斗。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振杰教授在致辞中对博士生们提出了殷切期待,认为本次论坛为博士生们一个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学术能力的机会。周振杰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立足乡村,关心城市”,城乡关系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核心要点,本届论坛把城乡治理列为主题之一,非常符合时代的要求;第二个特点是“生在现实,心系虚拟”,我们在享受网络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网络风险的法律规制;第三个特点是 “遥想未来,不忘过去”,传统资源中包含着人性的宝贵经验,如果要为未来治理出谋划策,必须要从传统资源中汲取智慧。最后,他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各位博士生既然选择了追求学术真理之路,也就是选择了收心和望远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争取学有所成。



本次论坛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之维”“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传统资源借鉴”“城乡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土地法制与农村基层治理”“数字经济的法治保障”“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空间治理”“国家治理中的司法权与纠纷解决”“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多维思考”为主题,来自各高校的博士生分别发言。发言结束后,各位专家学者予以细致的点评。


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学术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德嘉主持。在闭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柴荣教授发表了致辞。她认为,作为法学博士生,应当心系天下,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发展。本次博士生论坛的举办有两个目标,一是从法治的角度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国家治理能力的问题作出积极回应;二是提升博士培养质量,在博士生和法律实践部门以及学者专家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博士生们的学术研究和未来发展铺路搭桥。本次论坛获得了各领域卓有所成的法学专家学者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博士生们的热情支持。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她向所有参会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近百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三十余所高校的博士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大学、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中国法学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中国应用法学》编辑部、《检察日报》、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国家机关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共计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学术探讨氛围热烈,大家纷纷表示颇有收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