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观点]喻国明:5G时代,传媒将走向何方?

[观点]喻国明:5G时代,传媒将走向何方?

10月17日晚7时30分,京师励耘讲坛第九讲“智能时代传媒发展逻辑与未来图景”在励耘楼A302拉开帷幕。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以“智能时代传媒发展逻辑与未来图景”为题,为我们梳理了智能时代的传媒发展逻辑和媒介融合发展现状,并深入探讨基于5G的传播发展与研究的未来图景。讲座开始之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书记方增泉为喻国明教授颁发了“京师励耘讲坛”主讲嘉宾聘书。


首先,喻国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为例,说明了改革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对于即将到来的5G时代,新的发展,需要我们新的探索,新的创新,还需要把握新的见识。


喻国明认为:面对新的发展方向,人们往往会犯两种错误——“菜鸟死于常识,老将死于趋势”。是因为新手普遍有认同心理,不愿犯常识性的错误,所以会随波逐流,从而失去特色,销声匿迹;而内行则相信自己掌握了所谓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不犯刻舟求剑式的时代错误。并举出美国精英报刊率先被新媒体冲击倒闭以及柯达公司未抓住数码相机的趋势,在短暂的一两年内倒闭的现实案例,详细论证了为何老将死于趋势的问题。他指出:“改革像航天器发射,有窗口期。一旦过窗口期,发射成功的胜算就会降低”。


640.webp (1)


其次,喻国明还向大家解释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是在一个基础之上,用特定的方式来进行激活、连接、整合和形成相应的配置。而媒介融合有两种融合类型,一种叫窄融合,另一种叫宽融合。我们现在对媒介融合的操作仅局限在窄融合,就是矩阵式的分布、功能的摆布等彼此间的搭配。“什么是宽融合?”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以传播沟通连接作为底层,其上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垂直的、专门的、实体性的服务技能和运作技能。这不仅是互联网发展的事实,也是宽融合的一个基本样板。


喻国明还与同学们探讨了当代年轻人与主流媒体之间互相缺乏了解这一问题。举出“年轻人不知紫光阁为何物”,“长辈不知微笑表情为何意”等例,旨在表明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他认为“主流价值观只通过主流媒体传播”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些主流媒体封闭性地设计节目,使传统媒介与市场之间横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观众的吸引力远远敌不过新媒体。对此,他指出:“只有建成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不可或缺地嵌入到人们生活中去的时候,沟通功能也就自然而然实现。


随后,喻国明表示当下参与传播的门槛在视频时代降得很低很低,泛众传播的时代真正到来。因此,过去惯用狭隘的高度或深度的标准已不能准确评估视频的价值。视频的宽度,会更加引人注目。在泛众传播的时代,我们应做到“合唱”,而不是“齐唱”。


对于未来的5G时代,喻国明表示:5G将因其速度快、容量高、低延时三大优势,为社会带来“中长视频时代”。与短视频“轻骑兵”相比,中长视频时间长,内容容量大,解决问题的定向定位更加明确。而同时也会产生隐私保护、社会管制以及人格化问题,这都值得每个人思考和关注。


最后,喻国明就未来专业传播者的特点和传播学学科发展方向提出了新思路。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讲座结束后,记者对喻国明教授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记者:对比传统,新闻传播在智能影响下,产业边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喻国明:在智能影响下,传媒业边界从物理意义上,逐渐扩大到了虚拟网络世界,甚至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世界。所以它的边界可能已经到了无所不在、无所不及的地步。这种真正意义上万物互联的形式,或许便正是现代传播媒介的特点。


记者:互联网发展令新闻业入行门槛变低,但也令同行竞争加剧。对此,您提出价值媒体的分化,能否请您进一步解释媒体输出价值的意义?


喻国明:以当下火热的粉丝经济为例。这里面所谓的影响力模式的建设,实际上便是通过价值输出、植入,来形成人群对某个传播主体的价值认同乃至这基础之上的价值信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逻辑思维这种严谨的东西,便不再适用于这种模式。


粉丝经济力图达到的最高境界即我们常说的“脑残”,也就是说粉丝对偶像的言行已经少加甚至不加思考,对偶像本身形成了一种类似信仰的认同。这种情况下,偶像的影响、把控作用会非常之大。


因此,在社会中,如果一群人能以这种组织化的方式行事,而这便会带动其他自组织、自谋划的人们,形成一种行为基模。如果这种行为达到某种高度,便会形成集体涌现现象,以致掀起巨大的社会运动,造成社会动荡。这正是价值媒体所能达到的境界。


记者:在您看来,最关键意义上,当下人类新闻工作者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该扬弃什么?


喻国明:在智能影响下,表达以形成内容的技术难度门槛已经大大降低,类似摄影、视频剪辑、图片编辑乃至写作等技能已经逐渐通识化。未来,它们势必不再属于新闻专业工作者需要掌握的范畴。


因此,真正的专业新闻工作者,面向未来,应发展的是总体判断能力与组织的能力,而不再着重生产、输出的能力。这样,才能对整个舆论场的信息表达进行平衡,具体上,要做到使声音弱的沉默者发声,并压抑声音过强者的表达,让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我曾在十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上写到,“合格的媒介,需在社会哭泣时不能哭出沮丧,社会笑的时候时不能笑出狂妄。”平衡者,这就是我对未来传媒工作者的角色定义。只有在利益兼顾多方的情况下,社会发展方能健康可持续。否则,利益向某一集团过分聚集时,社会将在巨大利益冲突下走向分裂。


所以,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握整体的平衡趋势,对整个社会负责任。这便需要更多政治学、组织学的能力,强化相应的调动能力。编采评写,反而在其次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