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会议]“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 在北师大举行

[会议]“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 在北师大举行

 

  9月1日下午,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及应用学术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系副主任Thomas Dana教授、傅丹灵(Fu Danling)教授,互联网教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郑勤华教授以及张跃博士分别作了报告。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教授、教育学部李艳燕教授、文学院张秋玲教授等专家学者与会参加讨论。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永和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文学院等学部院系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专家师生,以及相关教育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Thomas Dana教授作了题为“Creating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s with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利用先进学习技术创造新学习环境)的报告。他介绍了佛罗里达大学在教育技术前沿领域开展的研究,其中使用的智能技术包括3D打印、VR/AR、无人机、眼动追踪和大数据等,以及这些智能技术在幼儿教育、学科知识学习、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和经验。Dana教授着重介绍了佛罗里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针对STEM新教师的继续教育平台,解决该领域新教师培训的问题。平台运行3年以来,新教师在第1到第2年的网上培训活跃率高达80%。地区教育局和新教师所在的学校都反馈,参加网上培训的新教师的流失率大大下降。未来,他们还将利用AI技术为教师学习建立可预测的模型,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自适应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STEM教育的质量。

  

  傅丹灵教授在题为 “Translanguaging and Academic Writing”(“语言穿梭”与学术写作)的报告中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的前沿理论“translanguaging”(语言穿梭)的概念与应用。她认为,应该让学习者放下包袱,充分使用自己的母语去学习外语,因为双语者(bilingual person)的语言系统是两种语言的融合,而非分立的两个语言体系。她还介绍了如何用“语言穿梭”的方式来克服学术写作中的困难。

  

  郑勤华教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大数据支持教学方面的实践与尝试——“基础教育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汇集了来自中国不同省市的大量的教育数据,包括学生和家庭的基本信息,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信息,学生学习质量检验信息等。基于庞大而多样的数据,项目建立了多层次的模型满足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依据数据做出更科学的教育决策。

  

  会议邀请了张跃博士介绍了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智能学习环境,并展示了相关应用案例。与会专家学者还就教师培训机制、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英语学术写作等问题展开讨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