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多维视域下的俄罗斯文化符号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与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宁琦为论坛致开幕辞。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苗兴伟主持。
陈兴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深厚积淀,强调了学校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期待与会学者通过深度交流,为全球文化研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智慧。本次论坛聚焦俄罗斯文化符号学,结合人工智能时代与新文科建设背景,探讨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理论与应用,旨在深化跨文明对话与学术创新。
宁琦对莅临本次论坛的主要领导、论坛主办方以及一直以来大力支持中国俄语学界发展的前辈、同事们表达由衷的感谢。她指出,多维视域下的俄罗斯文化符号学研究既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并在致辞中对一众资深学者的学术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苗兴伟强调,本次论坛作为中俄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将通过文化符号学这一独特的研究路径,架设跨文明对话的学术桥梁,以多元视角解码俄罗斯文化的深层意蕴。
本次论坛设置主旨报告与分论坛发言环节。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塔尔图大学、柏林洪堡大学、莫斯科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作精彩的主旨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生成背景、文化符号学的基本学理、文本符号学、艺术符号学、历史符号学、心理符号学、语言符号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分论坛上,参会师生围绕“文本与语言符号学研究”“艺术与心理符号学研究”“塔尔图—莫斯科学派代表人物思想研究”“(文化)符号学一般原理与应用研究”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增进学术交流,开拓研究视野。
论坛闭幕式由苏州大学教授赵爱国主持。他指出,此次论坛是中俄学术交流的重要节点,体现了文化符号学研究的动态性与开放性。同时,赵爱国呼吁未来吸纳更多学科视角,推动符号学从文化阐释向多元实践纵深发展,为符号学研究注入崭新的活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娟进行总结发言。刘娟表示,此次论坛是中俄关系深化与两国文化政策共振的产物,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这次论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符号”。
本次“多维视域下的俄罗斯文化符号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既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又为国内外学界同仁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探讨了文化符号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扩大了中国学者和中国话语在国际学界相关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