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技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办。北师大党委书记、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长程建平教授,实验室理事会副理事长吴建平院士,副校长、实验室理事会理事郝芳华教授,副校长、实验室理事会理事和技术委员会主任陈丽教授,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专家,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网龙华渔、科大讯飞等共建单位的代表,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郝芳华主持。
程建平对实验室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作出部署和要求。他指出,2019年对实验室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实验室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抓住北京市建设科教融合“教育硅谷”的机遇,围绕北师大“双一流”建设的整体布局,打造教育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高地,用智能技术服务我国教育的高位均衡和有质量的公平教育,对教育系统变革有所作为。程建平强调,实验室要在科研成果转化、人事制度、管理机制上勇于创新,学校也将继续推进综合改革,营造适合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运行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他希望实验室能整合更多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结合企业的技术优势,研发关键技术,做出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中广泛应用;建议实验室深耕“互联网+教育”领域,配合学校附校建设工作,形成百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破解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典型示范。
吴建平表示,“互联网+教育”是我国“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教育前沿领域开展工作,提升教育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他建议实验室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定位工作目标,整合更多的行业资源,汇聚更多企业力量,在产业形成方面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更好地进行示范引领。
郝芳华表示,北师大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程建平书记担任理事会理事长,成立之初就召开党委常委会,决策部署各项工作。把实验室打造成一流的“互联网+教育”科研创新平台,实现北师大“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我国教育现代化,是实验室同仁要肩负起的责任和使命。她希望国家工程实验室能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砥砺前行,在新的一年实现加速发展。
陈丽表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陈丽希望实验室在“互联网+教育”和智能教育前沿领域拿出优质成果,建设高端平台,助推北师大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服务北京市“未来科技城”的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后续发展,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增添力量。
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汇报了实验室建设进展与2019年工作计划。黄荣怀表示,实验室各项建设工作正在分步推动落实,在技术研发、科学研究、交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打下了基础、搭起了架子,同时也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新的一年,实验室将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筹措落实经费,建设中试实验室和支撑平台,探索实验室与学校、共建单位和实验区/校的协同工作机制。实验室将在理事会和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国家教育战略需求,配合北京市的规划部署和北师大的战略目标,打造好“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实验室首席战略官郑永和教授指出,如果没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强国,人民就不可能满意,只有把智能技术用于教育,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实现教育的千年梦想,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发展机遇。郑永和建议实验室要整合更多资源,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道路,同时更准确地凝练技术方向,争取在教育基础领域的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
实验室理事会和技术委员成员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咨询指导。专家们建议,实验室要抓住国家雄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启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项目;要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制定行业标准,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教育改革,以智能教育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解决重大国家战略问题组织研究,借鉴工程类学科和平台的管理模式,主动生成“工科基因”。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网龙华渔、科大讯飞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的代表汇报了各自承担的工作,介绍了建设进展和工作计划,并提出了建议。建设单位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实验室的建设,未来将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架构内更好地协同工作,共同助力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7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网龙华渔教育、科大讯飞共同组建。该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个性化学习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智能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建设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平台,支撑开展远程教学交互系统、知识建模与分析、学习者建模与学习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系统化教育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