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00后“川妹子”王佳的生活有了很大确定性,将在大凉山的土地上任教6年,带出两届高中毕业生。
这一确定性源自于四年前的一个选择。是年7月,王佳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下称“北师大”)“志远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项目。在广东珠海读完大学后,今年9月,她开始了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任教之旅,正式站上了高一年级的讲台。
2020年,北师大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首设“志远计划”,按照“省来县去”原则,面向当时最后52个未摘帽贫困县所在省份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领域高素质师资队伍。今年6月,首批137名毕业生前往27个脱贫摘帽县任教,服务期限不少于6年。
“第一次当老师,可比当学生紧张多了。”这是王佳的真实心境。在两个月暑假中,她不敢松懈,买教材、备课做题、分析新高考命题趋势,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在大城市领略了繁华后,10名回归乡土的“00后”教师决心陪伴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站上讲台前
“自己多会一点,就能多帮学生一点”
9月2日,王佳站上越西中学的讲台,教授高中一年级语文课程。台上的她,生于2000年;台下的学生,多是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他们之间相差约为8岁。
王佳来自四川省泸州市,相距500千米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对她来说只是“听过的地方”而已,直到去年8月,在接到越西县教育局的邀请后,她才首次踏足越西中学。从刚开通不久的越西高铁站下车,再有几分钟的车程,就能在连绵山峦和越西河之间,瞥见绿草如茵的越西中学校园。
初见越西中学的学生,王佳被他们的质朴所感染——皮肤黝黑的他们热情伸出手打招呼,没有拘谨与羞涩。后来,在一次次沟通中,王佳逐步摸清了越西教育“家底”:越西有三所中学,越西中学是县里高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当地学生以少数民族为主,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在这个暑期,王佳很忙。在了解当地学生的情况后,她先是准备了一些初高中衔接课程,希望让学生补齐初中知识的短板后再进入高中课程,然后完成了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了解新高考的考试结构和命题趋势,她还自学一些基本彝语,渴望尽可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王佳还“跨界”学英文。越西中学英语老师彭丽介绍,这里学生英语基础一般,不敢说也害怕说,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偏科的情况。实习阶段,王佳曾遇到了一名颇有文学天赋的学生,但英语却“只有几分”。这些经历让王佳有一颗当“全科教师”的心,“自己多会一点,就能多帮学生一点。”她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赵嘉成。他将在越西中学担任数学老师,在暑假期间提前看教材、做习题,构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想法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透教材。
这一批到越西县任教的“志远计划”毕业生共10人,涵盖了语文、数学和英文三个学科。他们曾是大学同窗,如今成为了传递知识的新手教师,他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闲暇时既互相给压力,也互相帮助。
帮学生“走出去”
“接受高等教育是要让家乡摆脱知识贫困”
在越西中学,这一群“志远计划”毕业生不满足于当一名普通老师,而且全部申请了当班主任,渴望多一些时间陪伴大凉山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来到他们面前的“普通学生”都弥足珍贵,自己能做的便是教出好成绩,让更多孩子们走出大山,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越西县,平均每3个人,就有1个是在校学生。学生多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日常生活要靠爷爷奶奶等人照料,有些年长的学生平日住宿,放假后还要照顾家中弟弟与妹妹。动车开通之前,别说是北京和上海等地,就连几百公里外的成都,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去。
高考就成为了孩子走出大山的那一扇传送门。越西中学校长孙双祥说,2024年越西中学高中毕业生人数为1111人,其中有354人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含本科预科)。
一群“00后”年轻人来到县中,带来了新想法。他们决定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新高考改革后,选科考试、专业填报与职业规划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了,但县城的孩子消息相对闭塞,许多人也不了解志愿填报的“门道”,无法将自身优势与专业特色、社会需求结合考虑。看到了这里,这群年轻人很痛心,希望通过职业规划指导、生涯规划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打开一条前往外面世界的信息通道。
赵嘉成曾在贫困县读了三年初中,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现状有着亲身的体会。“我本来是贫困县出来的,让我回县里教书,一点都没有问题。”王佳曾是县中的孩子。当年,她没有考上市里最好的中学,“滑档”到了县里的中学,从本科岌岌可危到成功逆袭北师大,她说:“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摆脱家乡,而是要让家乡摆脱知识上的贫困。”
王佳就读的县城中学没有太多名师,但是老师们做到了全天候陪伴学生,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大事小事照顾得非常贴心。王佳高一时数学仅有72分,但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最终考出了138分的成绩,更是见证了学校本科升学人数从两三百人到一千人、重本人数从几十人到三百人的跃升,“县中从来不缺好苗子,但缺的是耐心的老师。”王佳说。
家人的经历给王佳的内心注入力量。她说,当年从师范中专毕业后,父亲和外公接受工作分配来到泸州,那时的他们,人生地不熟,条件更是比不上今天,但仅用了几年时间,父亲就给任教的小学带来了换血式改变,成为当地一段佳话。也许是因为某种巧合,今天的王佳走上了一条与父亲相似的道路,她不知道自己的力量边界在哪里,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学生跟她一样通过高考走出大山,到外边的世界看看,但她想对未来的学生说:“请你相信我,我会尽全力帮助你实现梦想。”
聚光灯下的职业道路
“教出成绩是立足之本”
6月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志远计划”毕业生出征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向“志远计划”毕业生代表授予出征旗,期许“志远青年”到祖国和人民需要地方建功立业,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首设“志远计划”,面向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省份定向培养基础教育领域高素质师资。基于“志远计划”的试点探索,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1年启动“优师计划”,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四年前,这些选择“志远计划”的优秀学子,从云南、贵州、新疆、甘肃、广西等汇集到珠海,毕业后,他们朝着家乡的方向,奔赴脱贫摘帽县基础教育一线任教,比如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甘肃通渭县第一中学、贵州紫云县民族中学等。
据悉,北师大4年来录取“优师计划”(“志远计划”)师范生1966人,覆盖20个省份,首创城乡“双实践”制度,推出教师素养类“金课”,还一体化构建“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培养、就业、职后教育工作体系,为中西部输送教育振兴“火种”。
扶上马,送一程。学校设立启航计划专项基金,每年对入选毕业生给予专项奖励,特别是签约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最高奖励10万元,并返还学制规定年限内的学费及住宿费。在配套保障方面,还提供校友指导、集中培训、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等职后帮扶举措,为师范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提供支持。
一群北师大毕业生的到来,在越西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凉山州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马泽郎介绍,凉山州为他们加快安排入编入岗,保障工资福利待遇,另外还将给予安家补贴、人才周转房入住资格、三甲医院免挂号就诊、特约门诊、免费体检等住房医疗保障。越西中学还为他们准备了条件良好的教师宿舍。赵嘉成很满意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宿舍,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床、沙发、茶几、鞋柜都准备好了,直接可以拎包入住。待遇以外,新教师的职业成长颇受重视。在毕业实习时,越西中学就安排了毕业生前往宁波实习,积累教学经验,入职后还安排特级老师“一对一”培养新入职的师范生。
无论如何,聚光灯下,首批“志远计划”毕业生踏上了从教的征途。赵嘉成清楚知道,自己和小伙伴得到的关注更多是因为北师大的平台,而不是自己实实在在取得的教育成果,“想在越西中学立足,不能靠母校,而要靠自己,只有教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
王佳已经给越西中学的一些学生留下了联系方式,这个暑期,不断有学生给王佳发微信,问题不限于知识点、学习经验、人生经历等。其中有一个女孩,目标院校是电子科技大学。王佳得知后,托朋友买了学校的文创产品,一个卡套和徽章,准备送给她。今年8月1日,女孩正式上高三,她从来没走出大凉山,也没去过电子科技大学。一个卡套和徽章,既代表了师长的祝愿,也拉近了她与梦想的距离。
原文刊发于《南方日报》2024年9月3日第A06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409/03/content_10110987.html?from=weChat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