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训练仪态、调整生活作息、观察往届大型赛事中引导员的姿态、提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室练习走路、以最好的状态录制申请视频……经过一系列认真走心的准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本科生郭思雨便有了这场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美好邂逅。
和郭思雨一样认真做准备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彦男。从小练艺术体操的她,为了提前习惯穿高跟鞋走路的感觉,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双高跟鞋。
被成功选拔为开幕式引导员后,从去年10月开始,她们就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训练生活。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走路姿势、举牌姿势,虽然听起来走路、举牌都很简单,但实际要求很高。“每天从早上9点开始训练,到下午5点结束,有时也会加练到11点,我已经数不清每天走了多少圈,走了多少步了……”郭思雨说,这个训练和平时走路以及军训是完全不同的,既要自信挺拔,又要自然顺畅。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还要掌握不同的走路速率并随时进行快慢切换。
“训练的过程是很艰苦的,那段时间天气也很寒冷,我们通常一站就是40多分钟,站到小腿没有知觉。为了时刻保持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我们也要练习走路时尽可能不眨眼。再加上我之前从未穿过高跟鞋,买的鞋子也不是很合脚,所以一天训练下来我的脚已经起泡磨烂,即便这样,我在脚上绑一个塑料袋继续练习。”对平时“运动鞋”一族的陈彦男来说,训练中体能方面的挑战,她能够很好应对,比较难的是心理层面的压力。“一方面是紧张,因为要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中国青年的风姿。另外,学业上的压力也很大,训练密集的时候正是她期末考试季,面对训练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我也曾偷偷哭过很多次。”陈彦男告诉记者,来自父母的鼓励让她再次坚定信念、振作起精神,“冬奥是国家大事,你成为一名志愿者,冬奥就更是我们家的大事……”
开幕式当天,郭思雨和陈彦男的心情就像是“一名战士要上战场了”。“那天,其实我有些偏头痛,但一上场,面对那么多摄像机和观众,我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手举着‘泰国’引导牌,以最好的姿态走完了全程。”在郭思雨看来,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也提升了她的心理素质和反应应变能力。“因为此前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出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完全不紧张,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激动之情。”作为巴基斯坦代表团的引导员,为了拉近和这个团的距离、增加感情,陈彦男还提前学会用巴基斯坦的语言表达“你好”等问候语。因疫情原因,最终没有机会和他们交流。“但在巴基斯坦代表团上场的那一刻,听到全场的欢呼声和掌声,作为场上的一分子,那一刻我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瞬间迸发,内心无比的骄傲和激动。”陈彦男说。
亲眼看到国旗从12名少年儿童的手中开始传递到100多名全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和56个民族代表的手中,最后传给8名军人护旗手,再稳稳地递到升旗手中,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郭思雨特别激动、特别骄傲。“新时代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行各业人的努力,离不开前人的拼搏与奋斗,那一刻我对祖国的爱达到了峰值。”下场后,郭思雨跑到洗手间发现脸上的妆都哭花了。
焦思雨系北京师范大学2020级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在人民政协报实习。
原文链接: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202/16/content_1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