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邢源鑫——“希望能在‘冰丝带’为各国健儿加油!”

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邢源鑫——“希望能在‘冰丝带’为各国健儿加油!”


1月8日一大早,启动电脑,打开网课,纤细的双手跟随指令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为了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趁着周末休息,邢源鑫又加紧了速记练习。


今年24岁的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0级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等的个头,清爽的短发,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令人倍感亲切。


通过学校与奥组委的严格选拔,2021年11月,她正式成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场馆管理领域通信中心的志愿者。


微信图片_20211211171455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和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冬奥会赛时将承担大道速滑比赛任务。


“我的任务主要包括记录场馆电台内的讯息、协助与奥组委主运行中心联络,收集各业务领域工作日报等等。”别看现在邢源鑫对繁杂的工作了如指掌,但初到通信中心的日子,她确有些许迷茫。


早在2021年4月,在“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志愿服务中,邢源鑫便首次“触电”通信中心。她意外发现,岗位特殊性决定这里的志愿者无法服务观赛观众,甚至不会接触现场。


尽管心中不免遗憾,但她很快打起精神,投入适应全新的工作。


由于电台通话组内人数极多,她首先要迅速记住各业务领域的英文简称,才能及时向所对接人员传递讯息。


“BIL是形象景观、VNI是场馆和基础设施、SIG是引导标识……”为尽快上手工作,她将所有业务领域的英文简称抄在本上,随身携带。一有空闲,就会掏出默背,即使与同伴一起用餐时,她仍不忘提问请教。没两天,几十个英文简称,她已做到烂熟于心。


虽然整日坐在桌前,工作略显枯燥,但邢源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每日到岗后,她会主动检查电台频道是否准确,仔细查看《每日场馆运行计划》,标注出自己当日负责的重点任务,各种操作都格外麻利。


“VCC(通信中心)呼叫医疗业务领域,收到请回复,完毕。”一次,有位志愿者不慎被热水烫伤,了解到事情发生经过的邢源鑫,第一时间通过电台联系到医疗志愿者,并全程跟进,协助受伤人员得到了有效及时的治疗。


组织纪律性强、业务能力出众,这是国家速滑馆志愿者经理、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李习文对她的评价。“目前,邢源鑫已熟练掌握全部业务技能,曾连续6日、每日数十次的链接呼叫均达到零失误标准,为场馆平稳运行做出了贡献。”李习文说。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邢源鑫至今清楚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北京欢迎你》的歌词。当时,还在念小学的她每天都守在电视机旁为运动健儿摇旗呐喊。


不知不觉间,“奥运”种子已在这位孩童心中悄然播撒。12年后,当得知学校开始冬奥志愿者团体招募,她踊跃地报了名。“能够亲身参与此次盛会,是作为志愿者最高的幸福,我不想错过。”她说。


如今,距离冬奥会开幕越来越近,为提前适应正赛工作节奏,邢源鑫也自发开始了“课后加练”:提高打字速度、学习简单的速记、训练英语口语。她明白,作为“冰丝带”的“传声筒”,前期准备愈发充分,在正式比赛时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希望能在‘冰丝带’为各国健儿加油!让各国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更希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她默默期待着。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13日第05版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2-01/13/content_25898384.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