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向荣,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舞蹈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多次担任国家教育部、文化部以及中宣部重大文艺项目核心主创。曾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广场活动总导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总导演,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晚会总导演,29届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策划及导演。获评2020年“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2020年6月, 21年党龄的肖向荣获评“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他写下的个人格言是:“课比天大,深耕三尺讲台,坚守信念做‘四有好老师’。艺海无涯,牢记使命在心,坚定信仰讲好家国故事。”这句话也是他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三尺讲台还是广阔天地,他都冲在一线,恪尽职守、坚持原则、凝聚人心、发扬团队精神,传播真善美的艺术教育,讲好紧扣时代脉搏的家国故事。
为师授业 张弛有道
秋风又起,银杏飘黄。
在艺术楼舞蹈教室里,肖向荣的这节“群舞创作法”正以“秋”为主题展开,学生们席地而坐,分享着自己对于“秋”这一概念的奇妙联想:从颜色到气味再到触感,从树叶到果实再到毛衣,从风景到相机再到诗歌……群舞编排的第一步——遴选意象与构念,就这样开始了。
今年是他在北师大舞蹈系的第21个年头,本学期,他按惯例开设了三门课程,分别是公共选修课“走进艺术”和两门专业课程“群舞创作法”“舞蹈美学创作研究”。
在舞蹈系的同学们眼中,肖向荣无疑是一位严师。从十几岁与舞蹈结缘,数年的舞台创作经验让肖向荣明白,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和自己较劲的过程,艺术作品的形成,更需要天赋、悟性、努力和机遇等多种因素共同助力。他也把这种“较劲”带进了课堂,要求学生边走边看、边看边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肖向荣从不按照一套固定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课,而是通过刨根问底式的追问和限时创作任务的设定“刺激”学生,让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最终捕捉闪现的灵感。他的训练方式既具有思维的“强度”,亦兼备时间的“长度”,据学生们回忆,最长的一节舞蹈编导课,他们从晚六点上到早六点。
肖向荣授业严格,却并不古板,他推崇开放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他最喜欢看到一些敢于“叫板”的学生,这样课堂更加具有挑战性,也时刻提醒教师必须跟上这个时代,和学生共同成长。他认为,教师应当“放下自己的身段”,“承担观察者的角色”,要能够“很好地捕捉、整理和解构出学生要去的方向”,这才是一个教师能力的真正体现。在编舞创作的过程中,起初,同学们的想法仅具雏形,肖向荣便耐心观察,间或幽默调侃,在轻松民主的氛围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经过肖向荣的点拨,作品在艺术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常常让同学们感叹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生活中的肖向荣则更是学生们亲切而极具分寸感的“老友”,学生们可以和他分享自己的喜悦、快乐和困难,他也会用特殊的方式默默关注、关爱学生的成长。夏季排练场上,肖向荣为排练的同学准备小电扇和速干毛巾,缓解暑热;学生生活有困难时,他会无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替学生承担晚会及创作的费用。不管是排练、走台还是演出,只要有他的出现,大家都仿佛是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倍感踏实、稳定。
21年来,他坚守在教学一线,担任舞蹈学科带头人,带领舞蹈学科走向国际舞台。先后在欧洲、澳洲、美国以及亚太地区建立舞蹈高校联盟,创立“国际创意舞蹈研讨会”、“中国拉班研究中心”等业界标志性平台。肖向荣秉承着为适应国家社会需求以及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的理念,致力于创意教育及创意人才培养,始终走在艺术实践与学术理论的最前沿,并将自己实践中最鲜活的案例和世界潮流的前沿内容分享传递给学生。
国家召唤 使命必达
肖向荣常说:“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成年之后能用自己的专业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是一件幸事。”他始终保持着这份感恩之心,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将这种感恩之心、感恩之情转化为工作的执着追求、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2019年,肖向荣接受了两项中央交派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担任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总导演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总导演。
作为一名党员,他从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筹备开始进组,战线最长、投入最深。在历时11个月的工作周期里,天安门广场就是他的常驻地。他频繁而密集地来到这片广阔的公共舞台,力图呈现一场政治内涵与艺术美感兼具的群众游行。集训期间,肖向荣每天累计往返200余公里,辗转多个现场开展工作,团结各院校、国企、新闻媒体等不同部门、不同团队,统筹接纳不同观点、不同意见。
事无巨细,精益求精,是肖向荣的工作准则。为了精准地展现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自由、生动、欢愉、活泼”的创作要求,他逐个方阵推敲研究,倾心投入到文案策划、彩车设计、人员布置、动作编排等各项工作中去。他带领北京市导演团队和全体主创,组织会议200余次,修改文本100万字,产出了100多页的脚本、70多组彩车的方案、10万多套服装方案、10万件道具的方案,最终呈现出了新时代群众游行的新风格,建构了新时代群众游行的新样式。
“谁的故事谁来讲”,中国故事理应由群众来讲述。肖向荣认为:“这些国家层面的大型创作不是依靠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它是为全体中国人共同梦想创作的,需要群众的努力。”这次群众游行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36个方阵、70组彩车和10万余群众走过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展现了当今中国的崭新姿态。
刚刚忙完国庆70周年庆典,他又马不停蹄进入到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筹划的工作小组。他赶赴澳门工作现场,就在晚会现场舞台下方搭建工作台,直接接触演员及各技术工种,每天在舞台前工作近20个小时。期间,由于香港局势的突发状况,他带领创作团队不分昼夜,迅速调整创作方向,应对中央下达的政策要求,在创作中着重凸显“一国两制”下的澳门回归盛典。晚会主题突出,精彩纷呈,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澳门社会各界充分认可,在澳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在肖向荣看来,每一次参与国家级大型艺术创作都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经此,他从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角度看到了世界、国家、人民群众的变化,舞台上的声光电影,表演队伍的移步换形,都是他发自内心的颂歌。
以美化人 以美育人
今年,肖向荣又一次勇挑“重担”,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广场活动总导演和《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的核心主创、执行总导演。
这一次,他和主创团队专门在大会广场活动中设置了青少年代表献词环节。7月1日那天,1000余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用他们年轻而坚定的嗓音,齐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未来国之栋梁的昂扬风采。
肖向荣认为,“从内心理解了这些语句,他们就能够由衷地去表达这份情感”。因此,除了成立专门的献词撰写组,精心完成了献词初稿的撰写工作。导演组还请来专家老师进行指导,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倾听党史故事等方式,加深献词学生代表对党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声情相谐、自然真挚的艺术效果。
艺术作品带来的情感教育,宛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华儿女的爱党之心,也让先驱们的建党精神薪火相传。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肖向荣坦言:“这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也是一次党史教育大课,我们非常看重这一过程,相当于是做了一场生动鲜活的思政课。我们通过这样的教育影响了这1000多个孩子,这1000多个人再去影响更多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唤醒人们的共同情感和记忆,从而凝心聚力、催人奋进,肖向荣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当然,这并非肖向荣在活动中带来的唯一一节课,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肖向荣则把创作课搬到了一线的排练现场。
在《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的排练过程中,肖向荣和主创团队面临着在有限演出时长里凝练百年党史的创作难题,这要求他们能深刻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并用精确的艺术语言表现出“史诗般的凝重感”。经过对舞台方案的反复推敲,主创团队决定将屏幕影像和舞台表现充分融合,让屏幕在短时间内呈现长时段历史变迁的画面,与台上的歌舞戏剧共同完成宏大的历史叙事。在肖向荣的带领和指导下,有三位研究生共同参与到编导活动中,见证了艺术制作从无到有、从无数次失败中获得新生的过程。他们切身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变化,也在实践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导演”,得到同组专业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肖向荣获评全国“最美教师”。常年在幕后工作的他站上舞台中央,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不仅需要一些技巧高深的艺术家,我们更需要整个中国人美起来,他们有向美的心灵,他们有对美的渴望,他们有从容自由的美的表达。我想这是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事情。” 在肖向荣的影响下,他的很多学生也像他一样,投身于教育事业,把艺术之美带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将美的教育带给更多人,是肖向荣的教育感言,也呼应着他的入党初心。
1999年,年轻的肖向荣因一次见义勇为的行为,被推选考察后为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回忆起自己入党的初心,他说:“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组织,在任何时候都以谋求大多数人的福祉为使命。这是一个年轻人所能信仰和追求的,最崇高的目标,我们当时都非常向往。”
参加工作后,他在师大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也在潜移默化的相处中形成了自己对党员身份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他总结,党员要具备“三自”的品质,即自律、自觉、自省。自律,就是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就是不仅要做好分内的事儿,也要能担起突来的重任;自省,就是任何时候,无论取得什么成绩、站在多高的位置、指挥多少人,都要记得自己是九千多万党员的一份子。在采访的尾声,肖向荣认真地强调:“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者,每天醒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原文刊载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21年11月15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