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师大人物» 交汇的命运、机遇里的梦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北师大

交汇的命运、机遇里的梦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在北师大

【编者按】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5年多来,北京师范大学整合优质资源,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取得了累累硕果。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推出专题报道,记录北师大人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身影,留下丝路花雨中的北师大印迹。

 

 吉米、普德、隗建荣和爱力舍是四个青春洋溢的小伙子,也都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学生。吉米和普德还是汉语言(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而隗建荣和爱力舍正在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四个小伙子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贝宁。遥远的距离,迥异的文化和习俗,学习一门新语言的种种挑战都没能阻挡他们来到中国的步伐,都不能抑制他们心里对中国的热情。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几条本不会交错的生命轨迹在北京相交,几个本不会相遇的小伙子在北师大相识。春日里,四位好友相聚一起,叙说各自的故事,畅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以及各自未来的发展道路。

 


 20190424155606835807409702.jpg

从左至右:吉米、爱力舍、普德、隗建荣

 

缘起

 

我原来真的以为所有中国人都会功夫,爱力舍笑着说。贝宁远在西非,和中国隔着千山万水,官方语言是法语,对地处东亚的中国一直有着种种朦胧的想象。这些“不切实际”的想象的根据,就是远播到非洲的中国功夫片。说起成龙、李连杰等人的电影,爱力舍如数家珍。

 

普德回想了一下,用了“神秘”这个词来形容华夏大地。提起中国,他总是想起一片竹林,碧绿的竹海寂静而充满禅意,微风一过,沙沙声充盈脑海。当然还有会飞的少林寺和尚,普德说道,引得几个小伙子一起笑了起来。

 

而对于来自缅甸的建荣来说,中国的形象就具体而实在的多了。他的本科岁月是在曼德勒外国语大学度过的,那里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学习缅语的国际学生里,中国学生人数最多,隗建荣强调道。也正因为如此,他得以在本科时代就认识了很多中国人,结交了不少爱求知、好相处的中国朋友。


学习中文二三事

 

提起学习中文的起因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几位同学都有各自不同而有趣的故事。

 

 20190424155606846873601081.jpg

春节时,建荣在杭州河坊街

 

建荣说,他本来已经被缅甸的一所航空大学录取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他的血管里也流淌着一部分华人的血,只是因为祖辈去国离乡已经很多年,家里人都不再说中文了。学习这门语言,也是为了找回失落已久的自身身份的一部分,借着语言文字,寻觅从华夏南迁入缅的祖先。

 

 20190424155606855977107873.jpg

暑假里,吉米在马来西亚旅行

 

吉米在伊斯兰堡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报名的时候,比别人晚了好几天,功课落下了好多。别人已经掌握的中文基础知识他都不会,曾几度想要放弃。多亏了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十几年的哥哥的一番鼓励,让吉米意识到,不能轻言放弃。凭着自身刻苦努力,他的中文水平后来居上,成了全班第一名。吉米还说道,巴基斯坦学习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把中文定为必修课,或将成为巴基斯坦很多中学未来的计划。

 

20190424155606861369500247.jpg 

普德在白塔寺

 

我很喜欢语言,普德一边说一边腼腆地笑着。他之前学的是管理,中途决定改学中文,自学了四五个月,就通过了加德满都孔子学院的考试,获得了来中国的机会。从零开始,以火箭速度通过考试,这惊人的语言天赋着实令人钦羡。听他说着,几位伙伴也禁不住赞叹连连,满眼都是佩服。普德平静地说着自己的过往,吐字清晰,声调准确。


20190424155606868628906728.jpg 

爱力舍在新年晚会上表演节目

 

从西非远行万里来到北京的爱力舍同样是个语言天才,不仅熟练掌握法语、英语,还能使用贝宁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多种语言,说起中文来也是流畅自信,时不时就能蹦出一句成语。爱力舍与中文结缘,是因为贝宁的阿波美卡拉维大学设有孔子学院,并招收中文专业的学生。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报名并正式开始学习汉语。半年之后,随着课程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爱力舍几近放弃,但偶然一次观看“汉语桥”比赛的经历坚定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为了练习汉字书写,有时他一天要写上一千多个字,还从小说、诗词里选词句摘抄,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汉语水平大幅提高,让老师们也颇为惊讶。

 

大时代里的个人见证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爱力舍铿锵有力地说道。相关的情况以前他也不甚了了,但随着非洲国家的参与,尤其是来到中国之后,他获取到了大量的信息,逐渐理解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合作共赢的理念,让他深感赞同,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说到“一带一路”带给非洲的切实变化,爱力舍提到了祖国贝宁的相关公路建设项目,还有在贸易和工程领域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身影。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中国的可见度持续增强。

 

在巴基斯坦,吉米的日常生活也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公路建设项目,就切实地缩短了吉米从家乡前往首都伊斯兰堡的时间。以前由于路况一般,开车常常得四个小时才能到达首都,而现在只需两个半小时。吉米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给巴基斯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加强了自身与世界的联系。说着说着,吉米笑着提到了在巴基斯坦广为流传的一种形容巴中两国关系的说法,原文是乌尔都语,翻译成中文就是:“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

 

建荣提到了正在推进中的中缅铁路缅甸境内段,有朝一日中缅铁路全线贯通,想必会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他去年还在一个缅甸境内的中缅合作开采的镍矿里实习过,对现场的缅甸本地工人进行汉语培训,使他们可以和中方的技术人员进行简单交流。建荣兴奋地回忆起矿区作业的种种细节,特别提到了厚实的防护服,作为培训人员的他同样要穿,令他倍感新鲜。

 

 

“天生我材必有用”

 

问及几个小伙子未来的人生规划,爱力舍脱口而出这句李白的诗。他对于自身,对于未来,信心满满。比起回到祖国,他更倾向于留在中国发展,因为这里的舞台更大,机会更多。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能为贝宁的发展和贝中两国的交流做出贡献。

 

想留在中国当中文老师的可能性不大,吉米承认道。但依然有很多别的机会,比如利用语言上的优势进入相应的企业或使馆工作。吉米也有计划回到巴基斯坦学以致用,当一名中文老师,甚至开办一所中文学校,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助力两国人民的交往。


TOP